关于印发《2019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点》的通知
关于印发《2019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点》的通知
各市、县(市、区)委宣传部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,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:
现将《2019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点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中 共 浙 江 省 委 宣 传 部
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2019年4月17日
2019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点
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。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“在500人以上的村全覆盖”的目标任务和“大门常开、活动常态、内容常新、队伍常驻”的工作要求,高水平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,努力推动文化礼堂建设惠及更多农民群众,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,与文化浙江和“两个高水平”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地标,与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。
一、扎实完成农村文化礼堂年度建设任务
贯彻落实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纲要(2018-2022)》,按照选址科学、功能完善、形态美观、安全实用的原则,加强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,全年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000个。结合景区村庄创建和历史文化村落业态培育,把文化礼堂纳入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和精品线路统筹规划建设。
按照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标准》,结合村集体经济实力、人口数量、群众需求和文化底蕴等实际情况,确定新建礼堂的规模、特色和功能布局,着力满足村民集会、文化节庆、宣讲教育、技能培训、展览展示等基本功能需求。按照群众需求和运行情况对已建成文化礼堂进行提升改造,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。
加大文化礼堂建设要素保障力度,加大财政投入,统筹涉农资金,拓宽资金渠道,做好规划选址、土地指标安排、用地报批等工作,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历史文化村落业态培育、村集体经济壮大、村民增收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,全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。
二、丰富文化礼堂内容建设和服务
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,以价值引领、道德教化、文化传承、礼仪传习、知识传播、文明涵育、行为养成为重点,加大优质内容和服务供给力度。开展“我和我的祖国”主题教育、优秀影视作品展映展播、艺术表演、美术书法展览等进礼堂活动,组织“万家礼堂唱国歌迎国庆”“弘扬宪法精神,礼赞我的祖国”“党史宣讲进礼堂”等主题活动,积极营造浙江人民喜迎国庆的浓厚氛围,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加强资源整合,结合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服务内容,建立涵盖文艺、宣讲、法治、科技、教育、卫生健康、体育等领域内容的“文化礼堂服务大菜单”,开展法律援助、科普活动、志愿服务、健康养生、妇女儿童关爱、反邪教宣传等进礼堂系列活动,抓好《浙江省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》《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》落实落地。
建立供需服务点单平台,强化供需对接、精准服务。推出一批“最受欢迎礼堂项目”“最具特色创新项目”“最接地气礼堂活动”,把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、往礼堂输送。
丰富礼堂文化活动,围绕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传统节日、重大节庆活动,组织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“文化礼堂庆丰收”“文化礼堂扬家风”等活动。积极举办优秀文艺节目展示展演、农民运动会、棋类比赛、书画摄影比赛、礼仪教育和非遗展示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,大力开展“送文化下乡”、文化走亲等活动。继续深化“我们的村歌”“我们的传统”“我们的榜样”等品牌活动,办好“我们的村晚”活动,实现已建成文化礼堂“我们的村晚”活动全覆盖。
提供信息化服务内容,通过“数字文化结伴礼堂”活动,推动国家公共文化云、浙江文化通、科普e站、公共数字阅读系统等数字平台内容进礼堂,建设文化礼堂内容共享平台,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实用、实时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和数字文化资源。
三、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
构建县、乡、村三级管理机制,形成县级统筹推进、乡级协调指导、村负主体责任的工作格局。县级层面,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整合各部门单位资源和文化志愿服务,将活动和服务落地到文化礼堂。发挥乡镇(街道)桥梁纽带作用,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,搭建各类志愿服务、文化活动供需平台,大力推动文化结亲、单位结对、村村结盟活动,大力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载体。落实村级组织日常管理主体责任,完善文化礼堂管理使用制度办法,整合村集体各项设施功能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深化文化礼堂星级管理机制,修订完善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办法》和评定工作操作细则,继续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星级评定和管理工作。继续评选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并给予奖励。
探索文化礼堂智慧管理机制,推出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电子地图。运用文化礼堂广播摄像、视频监控、服务人次统计、用电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,加强对礼堂日常运行的监督指导。建好农村文化礼堂网站、APP,推动网上网下交流互动,打造礼堂建设管理服务智慧化平台。
四、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管理服务队伍建设
配齐配强管理员队伍,积极探索管理员专职化建设,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、派驻管理员等方式,吸纳有责任、愿奉献、有专长、懂文化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优秀人才进入管理员队伍,确保每个文化礼堂都有专人管理。
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,深化“双万结对”“双百双进” 等活动,组织开展“万名宣传干部服务万家文化礼堂”活动,推动党政机关、文艺院团、学校、企业等与农村文化礼堂志愿结对。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志愿者注册招募、服务记录、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,积极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、文化名人、高校学生、大学生村官、乡村教师等文化志愿者进礼堂,构建参与广泛、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。
培育乡贤服务礼堂队伍,充分发挥新时代乡贤回乡反哺作用,推动乡贤文化进农村文化礼堂,推举一批新时代乡贤。推动各地成立新时代乡贤数据库,培育乡贤组织、规范组织制度,引导道德模范、优秀学子、贤达人士等通过会议参事、驻堂服务、资助献策、活动组织等方式参与文化礼堂建设。
积极培育、挖掘一批乡土文化人才,组织相关文化单位、院团、专业文化工作者、文化名人,与群众文化团队、文化能人挂钩结对,通过教、学、帮、带,提高民间文化人才技艺和水平。开展乡镇宣传委员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骨干和村晚文艺骨干等培训,激发文化礼堂内生活力。继续选树宣传一批“最美文化礼堂人”。
附件:点击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