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临安文化礼堂 为乡风文明插上新翅膀
近年来,杭州市临安区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阵地,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求为目标,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,架构了“学”“行”“评”“引”文明实践初步体系,积极探索临安区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共建模式。
一、礼堂领学,让党的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一是“三结合”。结合“礼堂主题日”,要求村民在文化礼堂“唱村歌、讲故事、办晚会”;结合“党员主题日”,要求村干部定期宣讲身边好人好事,发出村庄好声音,传递社会正能量;结合传统节日,要求各村每年办好各类主题晚会,浓厚主题宣传大氛围。二是“三服务”。整合资源,推出文化、服务、培训“三进礼堂”你点我送活动,打造红色学堂、创业学堂、庭院学堂、网上学堂等,让文化礼堂成为部门服务基层首选地。要求全区涉农60余个部门,每年整合出160余项服务菜单,供基层点选,如电子商务、民宿管理、法律知识等深受群众欢迎。三是“三组合”。各镇街聘请有文化知识、懂形势政策的新乡贤、“五老”人员、回乡创业青年,组建“文明新风”宣讲队,让礼堂有常驻的宣讲队。潜川镇76岁的退休教师倪吾全,自制宣讲展板办起“扁担学校”,带领潜川镇“倪吾全宣讲队”,用一根扁担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全区100多个礼堂,成为群众心中的宣讲“明星”。
二、礼堂促行,让文明新风融入生产生活。在文化礼堂建立“好家风”乡村志愿服务站,展示服务项目、进行服务积分、开展先进褒奖。截至目前,270个行政村已建立“好家风”乡村志愿服务队987支、队员3万余人。作为试点的湍口镇迎丰村,创新推出“七彩”志愿服务队,用不同颜色服装区分志愿服务对象和内容,在礼堂公开联系方式、服务项目,结合群众需求定期开展服务,龙岗镇“七保姆服务队”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档案,除定期上门走访、打扫庭院外,在文化礼堂定期为老人理发,100余位老人在文化礼堂坐等理发的场景,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。
三、礼堂选评,让“最美”现象成为共同追求。在全省率先推行“文化礼堂育家风”工作,几年来,持续开展“好家风”宣讲、“户户立家训”“好婆婆好媳妇”推选等系列活动,推广开蒙礼、成人礼、敬老礼等“好家风十礼”,截止目前,已推选褒奖村级“好家风”家庭14628户。2019年初,又在迎丰村试点推行“时代新人”文明积分管理办法,制定“标尺”,让家家都能参与、户户都有积分。目前,《迎丰村“时代新人”文明积分管理办法》已通过村民代表大会,下一步将在礼堂安装文明积分刷卡系统,开展积分兑换和年度“十强”的“好家风”家庭褒奖礼。
四、礼堂引智,让乡村文明拥有强大助力。以文化礼堂为平台,借好外力、用好外援,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智力支持。2018年来,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“大学生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”活动,10支大学生队伍,走进湍口镇等20余个文化礼堂,发挥专业特长,为村民耐心开展法律咨询,举办农作物种植讲座,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,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、乡村振兴的智囊团。后续,临安将充分利用在临5万余名高校师生 “宝库”,通过“班村结对”,让文化礼堂成为大学生的实训营地,为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一支朝气蓬勃的“生力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