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堂有“味道”,活动更“暖心”
“阿公,您身体还好伐,今天爽面日,怎么没到礼堂来吃面?”
志愿者樊朝霞到村里的留守老人王阿公家里喊人,发现老人精神有点萎靡,立刻联系村里卫生院的大夫过来做了检查。
“就血压高了一点点,其他还好的,可能早饭吃得早,有点低血糖。”大夫做完检查说。
听到老人没事,朝霞松了口气,“阿公你不舒服就在家里好了,爽面我给您端过来。”
15分钟后,一碗卧了鸡蛋、热气腾腾的缙云土爽面就端到了老人手上。
这就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“美食日”活动,王阿公所在的舒洪镇姓王村,盛产优质908小麦,并且拥有“祖传”的爽面馒头制作技艺,所以当地文化礼堂就把每个月7号定为“爽面日”,每个月的18号定为“馒头日”,当天村里有手艺的妇女聚在礼堂,用传统技艺抽爽面、做馒头,做完也不浪费,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厨房上灶一煮一蒸,出锅就请村里的留守老人、儿童过来一起吃,顺便了解他们的日常情况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因为文化礼堂里请进了“正宗缙云味道”,不仅惠及本地群众,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。
除了舒洪镇的“馒头日”,还有新碧街道的“红糖日”、新建镇的“金团日”,三溪乡的“早米糕日”,近年来,缙云把本地民俗饮食文化融入文化礼堂建设,通过文化礼堂“美食日”系列活动,不仅为身边群众送上了“热腾腾的关爱”,还给乡村旅游带去了新看点,建造起一座座“有温度”“有热度”的礼堂。
“上个月爽面节村里人山人海来了好多游客,我家一天卖了一百多箱爽面,头天加当天蒸了三十几笼的馒头不够卖。”文化礼堂里参加活动的王阿姨一边揉面一边介绍,“礼堂多好啊,家伙事儿都给我准备好,让我们妇女也现现手艺”。
在重阳节、志愿者日等特殊节点,开展文化礼堂民俗美食文化传承活动,美食成品会送给村里留守老人、孩子吃,关心他们的日常状态,诠释“暖心”文化礼堂理念。同时,文化礼堂也成为了饮食文化传承、展示的阵地,吸引了一大批久居城镇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,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爽面、馒头制作,还能买到特色农产品,为本地持续创造收益。文化礼堂每月固定日期开展活动,群众参与方便,活动品牌逐渐树立,有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传承弘扬地方美食文化和制作技艺。
接下来,缙云县将围绕暖心、品牌、传承三个关键词,真正把文化礼堂打造成群众能来、爱来、乐在其中的精神文化家园。
围绕“暖心”理念,因地制宜提升文化礼堂效能,不断挖掘乡土文化,提升活动频率,让各种“小而美”“美且精”的文化活动绽放在礼堂。
围绕品牌打造,力推有群众基础的、有代表性的“美食日”活动,打响缙云美食,带动地方经济,更好地反哺文化礼堂建设。
围绕文化传承,推动文化礼堂与民间组织、个人合作,引入更多文化精品、传承地方特色非遗,高水平打造农村文化礼堂“升级版”。